摘录和评注 - 现象学导论 - 索科拉夫斯基
正文
注:页码都是中文版页码
第一章 什么是意向性?它为什么重要?
3
在我们的文化中,这些关于意识的哲学理解和科学理解已经广为流传,把我们逼近自我中心困境,使我们感到极为不安。
“缸中之脑”
然而,我们毕竟还是知道,这种相对主义不可能是最终的故事。
或者是理性主义者坚持
4
对意向性的否认也有它的相关项,就是否认心灵趋向真理。
后现代主义
5
事物的确向我们显现,事物确实被揭示,而我们呢,也的确向自己和他人展现事物的存在方式。
但为何?意向性只不过是一个前设。
7
这些对象,这些盆罐和灰烬,如何把古代人呈现给我们?
从历史材料中该如何还原事实本身?
我们必须怎样“对待”它们,以便于它们发挥这种呈现作用?
如何阐释和还原历史
第二章 意识经验的一个范例:对一个立方体的知觉
12
此外,其他的知觉样态(modality)也参与到活动中来。
模态
15
侧面:事物的所有可呈现的面;视角面:侧面的每一个被给予方式;外形:侧面瞬间的视图
我所经验的这些不同的层面,都是在一个同一性的背景上被展现出来的,而这个同一性则是在这些层面之中并通过这些层面而被持续给予的。
同一性是经由现象而被给予意识的事物本身。
16
笛卡尔和洛克的知识哲学认为,我们直接觉察到的一切,都是打动我们感性的各种印象;我们被封闭在我们的观念圈子之内。然而,一旦我们承认存在着与视角相区别的外形,以及与侧面相区别的视角面,我们就会发现完全没有可能按照那些在心灵之内的简单印象和观念来说明这样的结构。
但这些理论不过都是预设而已。同一性是以必然的方式被给予意识的吗?
(续前文中“如果一切完全是内在于我们的”)我们永远没有办法区分外形、视角面和侧面。
简单侧面同样也可以作为一个被给予意识的同一性而被意向,因此它也有着自身的侧面、视角面和外形。
$\uparrow$ 这里所说的是知觉,暂未涉及其他意向活动。
第三章 现象学中的三个形式结构
19
要素:要素是不能与其整体分离的部分
整体性部分:可以离开整体而独立实存的部分
要素是不能够离开它们所依属的整体而持存或者被呈现的部分;它们不能与其整体分离。要素是非独立的部分。
颜色不能脱离光存在,那光能脱离颜色存在吗?
20
不过,音调和音质都直接奠基于声音。
音质是什么?
21
具体物:能够作为具体的个体而实存、呈现和被经验的事物即整体;
抽象物:作为本身而被意向的对象。
然而,要素不能成为具体物,无论他们在何时实存,无论在何时被经验到,它们都拖带着它们的其他要素;它们只是与其补充部分相混合的时候才实存。
与单一要素的类相同的其他要素
22
想要获得独立自存的立方体,不是被奠基于它的呈现的多样性基础上的立方体,也就是要寻找实体性部分而不是要素,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误置具体性的谬误。
一言以蔽之,抽象物不能以具体物的的方式被谈论。
23
奠基:以……为整体
24
$\overbrace{\text{事物本身(单一性)}\to\text{侧面}\to\text{视角面}}^{\text{客观性(主体间性)}}\to\overbrace{\text{外形}}^{\text{主观性、主体性}}$
例如,马克思就把经济抬高成社会关系的整体,而霍布斯则把契约关系抬高为社会整体,事实上契约关系仅仅是社会整体的一个部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
25
当我们想要表达什么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够区别表达项和被表达的东西即被表达项。
表达项:话语本身
被表达项:意义
这些都是呈现同一个语句的不同方式,然而所有这些言说方式和语句(还有很多可能的其他方式和语句)都呈现同一个意义,呈现同一个事实。
但它们是以不同的情态被说出的
参考
[1] 罗伯特·索科拉夫斯基.现象学导论[M].上海文化出版社:202103.312.
[2] 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M].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