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课程1:什么是现象学?
正文
为什么是现象学?
海德格尔认为,哲学—现象学只有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才能绽放出它的生命力中来。
现象学能够“在一支酒杯里做出哲学来”(波伏娃引述)。
现象学所讨论的主要问题
报时钟的例子:
存在远远多于其显现;
知觉体验的对象是在场与不在场的混合;
一个立方体永远只能同时被看到三个面,而我们在观察时却又同时意向着它那些我们没有看到的面,由此才构成一个对于立方体的完整知觉。我们之所见永远都不是被孤立地给予的,它总处在一个视域之中。这样一个视域环绕着我们之所见,并对这些所见的事物施与影响;
知觉者总是具身的知觉者,任何视角都是具身化的。知觉是一项身体性的活动。
Leib(身体)——躯体。身体和躯体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具身的,后者只是纯粹经验的存在。
修身。古代中国的传统中的“修身”并不仅仅是指心灵,更是指身体。不要把身体和心灵做二元化的理解。身体和心灵处在相互的影响之中。比如说,如果一个环境让你痛苦,可以让身体离开这样的环境;我们的意识流不能够是一系列片段式、离散的知觉,而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时间结构,必定以某种方式在时间中、在体验中被统一起来。
人,我们具备这样一种资格,我们才成为人。先有结构,才有结构所形成的人。当这件钟显现时,它是作为一个公共的对象,一个能够同时被其他人发现和使用的公共物品而被显现。
自我——他者。交互主体性。
显相与实在
存在即显现(反柏拉图即本质主义):现象学绝不是在讨论某种在表象之后还有本质的东西,现象学不讨论这种独断论的本质问题,而将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现象和显相本身中去。因为,认识永远都是从主体出发的,不可能去讨论一个和主体无关的本质世界。
现象——本质。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可感世界。
现象学家虽然拒绝所谓的两个世界理论,但并不否认单纯显现和实在的区分。——显现方式还是有差异的(胡塞尔:实在是持续而稳定的显现。独断论、可修正性)现象的认识是可以出错的,但这种错误会随着反思的进行而被纠正。现象学并不如科学主义那样以不同的方式来区分认识过程,而后者只会导致一种独断论。现象学将真理置于信念的层面上,保留了我们对其质疑的权利和平等对话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