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人文主义之局限
什么是自由人文主义的文学观?
- 文学应是真诚的
- 文学不应是说教的(文学应是“默默呈现”的)
- 好的文学具有超越时代的力量
- 好的文学体现了人类精神的共同品质
- 文学应服务于个体而非社会
- 个性不能被共性概括
自由人文主义所指导的文学批评观
- 对于文本的理解应当剥离其语境和文化背景
- 不应有任何理论插在读者与文本之间
- 批评是服务于对于文本的阐述的
- 在批评的语境下,形式与内容不可分离
经验论与自由人文主义的关系
经验论的观点
经验论认为,感官高于一切,任何认知都发生在感觉之后,理论服务于感知。
经验论的局限
感知发生在认知之前,意味着理论只能服务于感知,任何无法被感知的理论都是无效的,任何与感知相悖的理论都是无效的。这意味着,理论不能够去指导感知,它只是感知的归纳。这也就预兆着理论的灭亡,因为它不可能超脱于感官,以致于连它的存在,以及外部世界本身都是可怀疑的。理论本身被砍去手脚,它没有任何指导作用,也就失去了意义。
经验论的灭亡
这种观点意味着不可知:感官之外的事物不可知,超越感官的事物不可知。这延伸到了对哲学本身的怀疑,也就是经验论本身的不存在性:如果我们的逻辑是可靠的,且经验论的观点正确,那么经验论不存在。放弃逻辑意味着所有理论的崩塌,但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那么,经验论本身便是不可靠的,因为一种不能提供任何指导意义的学说本身便失去了其存在价值。
经验论与自由人文主义的关系
自由人文主义认为,一切理论不能发生在读者与文本之间,那么就意味着对于文本的理解高于一切。但观众本身的理解各不相同,自由人文主义不能够对于这种过程提供一种统一的指导,那么其实就是在承认任何理论都不能够去指导理解,这与我们的认知相悖,也就意味着自由人文主义不能够为我们带来任何帮助,那么这种观点对于文学理论的发展是有害的,应当去摈弃。因此,自由人文主义的观点本身就意味着它的灭亡,而一切文学理论发生在它的灭亡之后。